普通心理學內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評價和費用資格等資訊懶人包

普通心理學內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朝等(編)寫的 心理學導論(第2版) 和PhilipG.Zimbardo、RobertL.Johnson、VivianMcCann的 Zimbardo’s普通心理學:核心概念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108-2_心理學(二)C-D_進學士通識中心二(社會) - 網路學園也說明:課程概要. 以普通心理學為架構,範圍包含發展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學習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與心理疾病等主題。藉由各個單元的探討,讓同學能對心理學有基本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清華大學 和學富文化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詹志禹所指導 鍾成鴻的 心理學不同教學方法及課程內容對軍校生心理健康、軍校適應及學習動機之影響: 教學實踐取向研究 (2019),提出普通心理學內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學習者中心教學、正向心理學、心理健康、軍校生適應、學習動機。

最後網站普通心理學 - 中華開放教育平台則補充:課程簡介. 本課程將以「情緒」、「社會影響與社會認知」及「性格與心理疾患」等三個重要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普通心理學內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心理學導論(第2版)

為了解決普通心理學內容的問題,作者張朝等(編) 這樣論述:

公共心理學是體現師范教育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承擔着培養教師教育類專業學生教育科學素質的使命,對培養未來合格的中等學校教師師范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書在面向教師教育類專業特色的同時,兼顧學生未來職業的需要,在加強思想性和科學性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專業性、應用性、職業性和可操作性。本書共分15章,以普通心理學內容為主,包含了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和健康心理學等內容。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制定的《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標准及大綱》,本書增加了學習理論、學習策略、學習遷移等教育心理學內容,並將心理學基本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將學科最新發展成果引入到教材中,既能完成公共課「心理學」教學大綱的要求,

又能覆蓋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中全部心理類知識點,有助於教師教育類專業學生更好地備考。在內容組織形式上,各章內容涵蓋知識要點、正文、閱讀資料、復習思考題及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等。在正文的編寫中,本書盡可能遵循少而精的原則,對未盡之意采用閱讀資料、附錄的形式進行補充。補充資料和附錄的內容多樣,既有心理學小測驗和心理學動態介紹,也有對所學理論的應用示例。這樣既拓展了學習者的知識視野,又增加了趣味性和實用性,使本書的可讀性更強。本書適合教師教育類專業學生作為公共課心理學教材,亦可作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還可以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用書和其他對心理學感興趣者的自學教材。 第1章 緒論 1引言

11.1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11.1.1 心理學的概念 11.1.2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3閱讀資料1-1 71.2 心理學的發展歷史 81.2.1 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81.2.2 心理學發展歷史中的主要流派 9閱讀資料1-2 131.2.3 當代心理學的學科門類 15閱讀資料1-3 181.3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91.3.1 研究原則 191.3.2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20復習思考題 24第2章 科學的心理觀 252.1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心理觀 252.1.1 唯心主義的心理觀 252.1.2 唯物主義的心理觀 262.2 科學的心理觀 262.2.1 心理是腦的機能 262.2.2 客

觀現實是心理的源泉和內容 272.2.3 心理是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能動的反映 272.2.4 人的心理是在社會實踐中發生和發展的 282.3 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與規律 302.3.1 神經系統的結構與機能 30閱讀資料2-1 322.3.2 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和規律 342.3.3 心理現象產生的基本方式——反射 362.3.4 內分泌系統 37閱讀資料2-2 39復習思考題 40第3章 感覺和知覺 413.1 感覺和知覺概述 413.1.1 感覺和知覺的概念 413.1.2 感覺與知覺的分類 423.1.3 感覺的基本規律 46閱讀資料3-1 48閱讀資料3-2 493.1.4 知覺

的特征 503.2 觀察及觀察力的培養 533.2.1 觀察及有效觀察的條件 533.2.2 觀察力的培養 54復習思考題 55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再現 56第4章 注意 574.1 注意的概述 574.1.1 注意的概念 574.1.2 注意的功能 584.1.3 注意的外部表現 594.1.4 注意與心理過程的關系 59閱讀資料4-1 604.2 注意的種類 604.2.1 無意注意 614.2.2 有意注意 624.2.3 有意后注意 624.2.4 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者的關系 634.3 注意的品質 644.3.1 注意的范圍 64閱讀資料4-2 654.3.2 注意的穩定

性 654.3.3 注意的分配 664.3.4 注意的轉移 67閱讀資料4-3 684.4 注意規律與教學 684.4.1 無意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運用 684.4.2 有意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運用 694.4.3 巧妙地利用幾種注意交互轉化的規律組織教學 70閱讀資料4-4 71復習思考題 72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再現 72第5章 記憶 735.1 記憶概述 735.1.1 記憶的概念 735.1.2 記憶內容儲存的形式 755.1.3 記憶的分類 76閱讀資料5-1 785.2 記憶的過程 795.2.1 識記 795.2.2 保持和遺忘 803.2.3 再認或回憶 875.3 記憶的品質 88

5.3.1 記憶的敏捷性 885.3.2 記憶的持久性 885.3.3 記憶的准確性 885.3.4 記憶的准備性 89復習思考題 89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再現 90第6章 思維 916.1 思維概述 916.1.1 思維的概念 916.1.2 思維的種類 92閱讀資料6-1 936.1.3 思維與語言 946.1.4 思維的生理機制 966.2 思維的過程和形式 966.2.1 思維的過程 966.2.2 思維的形式 986.2.3 思維的品質 996.3 問題解決 1006.3.1 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 1006.3.2 影響解決問題的因素 1016.4 創造性思維及其培養 1046.4.1

創造性思維的概念 1046.4.2 創造性思維的過程 1056.4.3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1066.5 想象概述 1076.5.1 想象的概念 1076.5.2 想象的種類 108閱讀資料6-2 108復習思考題 110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再現 110第7章 情緒和情感 1117.1 情緒和情感概述 1117.1.1 情緒、情感的概念 111閱讀資料7-1 1127.1.2 情緒、情感的生理變化和外部表現 113閱讀資料7-2 1137.1.3 情緒與情感的分類 1157.2 情緒的理論 1187.2.1 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 1187.2.2 坎農-巴德情緒理論 1197.2.3 沙赫特和辛格

的情緒認知理論 1197.2.4 艾利斯的情緒ABC理論 120閱讀資料7-3 1217.3 情緒、情感與身心健康 1227.3.1 情緒、情感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122閱讀資料7-4 1237.3.2 常見的情緒問題與調控 123閱讀資料7-5 127閱讀資料7-6 128復習思考題 129第8章 意志 1308.1 意志概述 1308.1.1 意志的概念 1308.1.2 意志與認識、情感的關系 1318.2 意志行動的心理分析 1328.2.1 采取決定階段 1328.2.2 執行決定階段 134閱讀資料8-1 1358.2.3 意志行動中的挫折 136閱讀資料8-2 1398.3 意志品

質及其培養 1398.3.1 意志品質 139閱讀資料8-3 1418.3.2 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 141閱讀資料8-4 143復習思考題 144第9章 個性與個性傾向性 1459.1 個性概述 1459.1.1 個性的概念 1459.1.2 個性的基本特征 1479.1.3 個性的心理結構 1489.1.4 個性的形成與發展 148閱讀資料9-1 1509.2 需要 1519.2.1 需要的概念 1519.2.2 需要的種類 1529.2.3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153閱讀資料9-2 1579.2.4 其他有關需要的理論 1579.3 動機 1589.3.1 動機的概念 1589.3.2

動機與行為效率的關系 1599.3.3 動機的種類 1609.4 動機理論 1629.4.1 成就動機理論 162閱讀資料9-3 1639.4.2 歸因理論 164閱讀資料9-4 1679.4.3 自我效能感理論 1689.5 學習動機 1699.5.1 學習動機的概念 1699.5.2 學習動機的分類 1709.5.3 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 172閱讀資料9-5 173閱讀資料9-6 175復習思考題 176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再現 177第10章 氣質 17810.1 氣質概述 17810.1.1 氣質的概念 17810.1.2 氣質的學說 17910.1.3 高級神經活動類型與氣質 184

10.2 氣質類型及測量 18510.2.1 氣質的心理特征及氣質類型 18510.2.2 氣質類型的行為表現 188閱讀資料10-1 18910.2.3 氣質的測量 19010.3 氣質在實踐活動中的作用 19210.3.1 氣質對能力的影響 19210.3.2 氣質與學校教育 19310.3.3 氣質與職業選擇 194復習思考題 195第11章 性格 19611.1 性格的概述 19611.1.1 性格的概念 19611.1.2 性格的結構 19711.1.3 性格與氣質的關系 19811.2 性格理論 19911.2.1 性格類型理論 20011.2.2 性格特質理論 20411.3 性

格的測量 20711.3.1 自陳量表法 20711.3.2 投射測驗 20911.4 性格的形成與發展 21011.4.1 生物遺傳因素 210閱讀資料11-1 21111.4.2 家庭環境因素 212閱讀資料11-2 21311.4.3 學校教育因素 21411.4.4 社會環境因素 21511.4.5 個體主觀因素 216復習思考題 216第12章 能力 21812.1 能力概述 21812.1.1 能力的概念 21812.1.2 能力的種類 21812.1.3 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系 22012.2 智力的理論 22012.2.1 智力的因素理論 22012.2.2 智力的結構理論 2

2312.2.3 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論 22412.3 能力差異與能力發展 22712.3.1 能力差異 22712.3.2 能力發展 22912.3.3 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影響因素 23112.4 能力的測量 23412.4.1 智力測驗 234閱讀資料12-1 23512.4.2 特殊能力測驗 23812.4.3 創造力測驗 238復習思考題 239第13章 學習的基本理論 24013.1 學習概述 24013.1.1 學習的實質 24013.1.2 學習的分類 24113.2 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 24413.2.1 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 24413.2.2 桑代克的「試誤—聯結」

學習理論 24613.2.3 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 24713.2.4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25013.3 認知派的學習理論 25213.3.1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25213.3.2 奧蘇伯爾的接受—同化學習理論 25513.3.3 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25813.4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26113.4.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概述 26113.4.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26113.4.3 建構主義理論在教育中的應用 26413.4.4 簡評 26513.5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26613.5.1 康布斯的學習理論 26613.5.2 羅傑斯的學習理論 26713

.5.3 簡評 269復習思考題 269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再現 270第14章 學習策略和學習遷移 27114.1 學習策略 27114.1.1 學習策略的概念 27114.1.2 認知策略 27214.1.3 元認知策略 27514.1.4 資源管理策略 27614.1.5 學習策略的訓練 27914.2 學習的遷移 28114.2.1 學習遷移概念 28114.2.2 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 28314.2.3 學習遷移與教學 287復習思考題 289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再現 290第15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與教育 29115.1 心理健康概述 29115.1.1 心理健康的概念 29115.1.

2 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29415.2 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原則及方法 29615.2.1 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原則 29615.2.2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297閱讀資料15-1 29915.3 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與輔導 30215.3.1 常見心理問題的分類及輔導范圍 30215.3.2 青少年常見心理困擾與輔導 30215.3.3 常見心理障礙與輔導 306閱讀資料15-2 311復習思考題 312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再現 312附錄A 心理效應 314A.1 羅森塔爾效應:真誠期待 314A.2 「破窗理論」與細節暗示 316A.3 鯰魚效應——適時的壓力會成為 動力 317A.4 同

體效應 318A.5 摩西奶奶效應 318A.6 瓦拉赫效應 318A.7 蝴蝶效應 319A.8 配套效應——給孩子合適的 「睡袍」 320A.9 齊加尼克效應 321A.10 超限效應 321A.11 過度理由效應 322A.12 蘇東坡效應 322A.13 瓦倫達心態 323A.14 暗示效應 323A.15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324A.16 得寸進尺效應 325A.17 沉錨效應 325A.18 巴奴姆效應 326A.19 林格爾曼效應 326A.20 名片效應 327A.21 馬太效應 327A.22 共生效應 328A.23 責任分散效應 328A.24 觸摸的心理效應 329A

.25 霍桑效應 329附錄B 心理測驗 330B.1 症狀自評量表(SCL-90) 330B.2 A型行為問卷 333B.3 氣質類型問卷 335B.4 考試焦慮綜合診斷量表 338B.5 內外向性格類型測定 340B.6 個性成熟度測驗 342B.7 創造力測驗 348B.8 職業適應性測驗 352B.9 焦慮自評量表(SAS) 362B.10 抑郁自評量表(SDS) 363參考文獻 365

普通心理學內容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如何從新手變大師 #刻意練習 #1萬小時定律

1萬小時定律這個非常熱門,也深入人心。但實際上它只是一個在不嚴謹的科學驗證下而演繹出來的理論,也存在著許多限定條件。

而本書的作者之一,著名的心理學家- Ander Erisson,PhD 通過幾十年在“專業特長科學”領域研究多年後,發現無論什麼行業或領域,提高技能與能力的有效方法都遵從一系列的普通法則,而他命名為《刻意練習》。

通過他書中的內容,他將會告訴你如何從新手到卓越的專家。
▬▬▬▬▬▬▬▬▬▬▬▬▬▬▬▬▬▬▬▬▬▬
00:00 一萬小時定律
00:44《刻意練習 :如何從新手到大師》簡介
01:26 1萬小時定律的來龍去脈
03:37 刻意練習和一般的練習有什麼不同
03:38 刻意練習特點
04:26 刻意練習需要走出舒適區
04:58 心理表徵
07:02 刻意練習的核心條件
08:06 保持動機
08:21 如何才能保持動機
09:21 影片總結

▬▬▬▬▬▬▬▬▬▬▬▬▬▬▬▬▬▬▬▬▬▬
內容來源:《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書的英文名:PEAK :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作者:Anders Ericsson, PhD & Robert Pool,Phd
▬▬▬▬▬▬▬▬▬▬▬▬▬▬▬▬▬▬▬▬▬▬
推薦影片:
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上做更好的選擇? | 【4個步驟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定】 | 《零偏見決斷法》說書 | 閱讀報告#1| Skylai Tv
https://youtu.be/ZN8OiSunQOY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kylaitv

Email: [email protected]

溫馨提示:
不要只看說書影片,鼓勵大家閱讀此書以獲得完整的資訊。

心理學不同教學方法及課程內容對軍校生心理健康、軍校適應及學習動機之影響: 教學實踐取向研究

為了解決普通心理學內容的問題,作者鍾成鴻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教學方法(學習者中心、講述教學法)及課程內容(正向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對軍校生心理健康、軍校適應及學習動機之影響,以三級預防的初級預防角度來處理軍校生的適應問題與心理健康。本研究預測:就提升軍校生心理健康、軍校適應與學習動機的效果而言,學習者中心將優於講述教學法,正向心理學課程將優於普通心理學,而且,教學方法與課程內容將對心理健康、軍校適應與學習動機產生交互作用,亦即學習者中心搭配正向心理學課程內容時的效果最佳。本研究採2(教學方法-學習者中心/講述教學法)*2(課程內容-正向心理學/普通心理學)準實驗設計,以某軍事院校學生為研究參與者,班級為單位,方便取樣4個班級,接受四

種實驗處理,其中以講述教學法搭配普通心理學內容授課的一組可視為控制組,其餘三組可視為實驗組。上述四組皆同時接受每週2小時共10週的教學課程,並接受前測、立即後測與延宕後測(課程結束一個月後),測量工具包括:「主觀幸福感量表(短題本)」、「巔峰幸福量表」、「憂鬱情緒量表」、「軍校生學校適應量表」及「學習動機量表」。除了蒐集量化資料之外,本研究並蒐集焦點團體訪談資料、學生的學習反思日誌以及期中/期末教學調查回饋等質性資料,以便更深入了解實驗處理的優缺點、學生的感受與反應以及教學效果的可能來源等。研究結果發現:一、學習者中心比講述教學法更能夠提升軍校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學習動機,但兩種方法對軍校適應的影

響力相同;二、正向心理學課程比普通心理學課程更能夠提升軍校學生的心理健康,但兩種課程內容對軍校適應或學習動機的影響力相同;三、學習者中心搭配普通心理學課程內容時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力最大,講述教學法搭配普通心理學課程內容時的影響力最小,但對軍校適應與學習動機的影響力是相同;四、質性資料顯示,軍校壓力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但學生不論在哪一個實驗組別,擁有下列經驗者都有助於其學習與改變:1.感受教師的愛與包容、2.理解教師的實務經驗、3.掌握同儕互動的契機、4.體驗模擬情境的壓力、5.學會嘗試換位思考、6.嘗試自我情緒調節、7.反思就讀軍校的初衷、8.應用於真實生活。依據上述發現,本研究建議教師以學習

者中心教學模式心理學課程,不僅能夠增強學習動機與因應軍校壓力,更能強化軍校學生之心理健康促進,以供相關教育實務工作者與研究人員參考。

Zimbardo’s普通心理學:核心概念

為了解決普通心理學內容的問題,作者PhilipG.Zimbardo、RobertL.Johnson、VivianMcCann 這樣論述:

  在結構部分,作者在每章一開始,都提出-關鍵問題,由問題出發,並在章末以回答問題為結束,此外,每節都有一核心概念,整節內容都跟著核心概念走,使不致於失焦,且在每節結束皆有複習,即理解檢核,使得學習者能暫時停下來複習自己所學,以精緻化學習。   在意義化部分,作者在大部分的章節皆有心理學在生活應用或自我測試,使得課本知識不只是放在教室考試時候用而已,而是能進入生活,處理生活實際會面臨的問題。   在專家化部分,也是本書與其它普通心理學課本最大的不同,即是作者強調學習每個議題時,試著以心理學家的方式來思考,亦即批判思考的角度,舉例來說,「真的有學習風格這種特質嗎?」他們認為學習風格在某種程度

是被炒作的,不過他們也非全盤否定學習風格,例如他們就相當贊同Sternberg提出的三種思考風格,為什麼呢?因為這三種思考風格是有經過實驗操弄得知的,換言之,他們相當強調學者所提出的論點是否有實徵研究的支持,而這是心理學家相當重視的。當然還有其它許多心理學家珍視的價值在本書裡出現,在此只能先賣個關子的說:欲知詳情,趕快翻書! 譯者簡介 張文哲   學歷: 美國奧勒岡大學教育心理系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 洪光遠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國防大學心理及社會工作系心裡組副教授 邱發忠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

  現職: 國防大學心理及社會工作系心裡組副教授 蘇文賢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現職: 高中英文教師與自由譯者